Ke-Mei Chen* , Chao-Hsien Leu(呂朝賢) (2022.01).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of the poverty and dynamics of middle-aged and older adults in Taiwan.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, 65(1), 139-156.
期刊論文
65筆資料 more...
呂朝賢、何華欽*(2021.12)。臺灣工作貧窮:型態與成因。人口學刊,(63),1-49。
劉雅文、呂朝賢(2019.12)。以社區為場域之老人照顧服務發展歷程:述說宜蘭縣尾塹社區。靜宜人文社會學報,13(3),105-140。
Ke‑Mei Chen, Chao‑Hsien Leu, Te‑Mu Wang (2019.09). Measurement and Determinants of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: Evidence from Taiwan.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, 145(2), 459-478.
盧弘健、呂朝賢(2019.01)。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服務之投入與選擇--以六間機構為例。靜宜人文社會學報,13(1),141-165。
蔡長穎、呂朝賢(2018.12)。積極老化與高齡志工之因應。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,18,94-107。
呂朝賢、蔡長穎(2018.09)。人口老化與老年志工。社區發展季刊,163,67-75。
呂朝賢、謝振裕(2018.07)。臺灣脫貧計畫探析。靜宜人文社會學報,12(2),93-104。
呂朝賢*(2017.07)。老人脆弱度及其成因:文獻回顧與研究議題。靜宜人文社會學報,11(2),135-156。
陳柯玫、呂朝賢、王德睦(2016.12)。臺灣多面向貧窮測量與分析。人口學刊,53,1-59。
呂朝賢*、陳柯玫、陳琇惠(2016.09)。主觀貧窮輪廓及其影響因素之探究。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,28(3),1-36。
Chao-Hsien Leu(呂朝賢), Ke-Mei Chen*, Hsiu-Hui Chen(陳琇惠) (2016.07).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Child Poverty in Taiwan.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, 66, 35-44.
鄭清霞*、陳昭榮、呂朝賢(2016.03)。長期照顧居家服務需求調查與服務發展啟示─以台灣南部CY縣為例。社區發展季刊,153,214-229。
呂朝賢*、陳柯玫、陳琇惠(2015.12)。童年剝奪及其成因。臺灣社會福利學刊,13(1),151-194。
呂朝賢*(2015.09)。社會救助的福利條件及其反省。社區發展季刊,151,29-38。
呂朝賢*(2015.07)。福利責任的類型。好厝邊福利社電子報,4,1-2。
呂朝賢、陳柯玫、陳琇惠(2015.06)。育兒家庭最低可接受生活標準之初探。臺大社會工作學刊,31,105-164。
呂金靜、呂朝賢(2015.01)。太陽花小學弱勢學童補救方案。靜宜人文社會學報,9(1),65-102。
Ke-Mei Chen, Chao-Hsien Leu(呂朝賢), Te-Mu Wang (2015.01). Reducing child poverty and assessing targeting performance: Governmental cash transfers in Taiwan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, 24(1), 48-61.
盧妍伶、呂朝賢(2014.10)。家庭結構與兒童幸福感。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,4(2),95-126。
呂朝賢、呂慧玲(2014.09)。教養方式與學童幸福感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,8(3),79-101。
呂朝賢、鄭春良(2014.07)。志願服務評鑑:以嘉義縣為例。靜宜人文社會學報,8(2),401-414。
呂朝賢(2013.09)。社會企業:運作模式與倫理市場。社區發展季刊,143(143),78-88。
呂朝賢、陳昭君(2013.07)。身心障礙者日間照顧服務:運作與模式。靜宜人文社會學報,7(2),101-138。
鄭清霞, 呂朝賢(2013.06)。國小孩童的福祉衡量指標初探:一群10歲兒童的主觀經驗分析。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,17(1),131-173。
呂朝賢(2013.01)。貧窮門檻的成分及其問題。靜宜人文社會學報,7(1),243-263。
呂朝賢(2012.12)。志願/公益旅遊:概念與運作。嘉邑志工,(15),2-10。
陳柯玫,王德睦,呂朝賢(2011.06)。致貧生命事件與家庭因應策略之探究:從接案到初訪記錄之內容分析。弘光學報,(63),65-80。
呂朝賢,王德睦(2011.03)。我國社會救助法令與措施的二項弔詭--區域性差別待遇和貧窮陷阱。社區發展季刊,(133),187-196。
呂朝賢,郭俊巖(2011.01)。內政部兒童局「建構家庭福利服務系統實驗計畫巡迴督導」之評估研析。靜宜人文社會學報,5(1),81-101。
呂朝賢(2010.12)。臺灣貧窮近似決定因素:成長、再分配與人口效果。臺大社會工作學刊,(22),109-151。
呂朝賢(2010.12)。臺灣兒童貧窮:輪廓與成因。臺灣社會福利學刊,9(1),97-137。
呂朝賢(2010.12)。政府社會給付之標定績效:以經濟弱勢者為例。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,14(2),49-90。
呂朝賢,王德睦,林怡婷,沈明彥(2009.12)。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:以嘉義分事務所為例(1967-2008)。臺大社會工作學刊,(20),57-92。
呂朝賢,陳俊全,王德睦(2008.12)。臺灣的社會救助動態:趨勢、型態與成因。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,20(4),441-479。
呂朝賢(2008.06)。集集地震中志願服務初探。臺大社會工作學刊,(17),131-168。
邱靖娟,呂朝賢(2008.03)。從社會企業觀點探討地方博物館合作關係:以「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」為例。科技博物,12(1),31-56。
呂朝賢(2008.01)。社會企業與創業精神:意義與評論。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,(39),81-117。
官有垣,呂朝賢,鄭清霞(2008.01)。臺灣第三部門的就業-2005年調查研究資料的分析。臺大社會工作學刊,(16),45-85。
呂朝賢(2007.12)。「新貧」的意義、政策及其限制。社區發展季刊,(119),20-39。
呂朝賢(2007.01)。貧窮動態及其成因--從生命週期到生命歷程。臺大社會工作學刊,(14),167-210。
呂朝賢,鄭清霞(2005.12)。民眾參與志願服務及其投入時間的影響因素。東吳社會工作學報,(13),121-163。
呂朝賢,鄭清霞(2005.12)。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。臺大社會工作學刊,(12),1-49。
呂朝賢(2005.09)。由資料品質談家庭收支調查在社福議題的運用。社區發展季刊,(111),190-197。
王德睦,何華欽,呂朝賢(2005.06)。貧窮的測量:發生率、強度與不均度。人口學刊,(30),1-28。
呂朝賢,潘福財(2004.12)。非營利組織變革:以聖心教養院為例。臺灣社會福利學刊,3(2),79-115。
王國羽,呂朝賢(2004.12)。世界衛生組織身心障礙人口定義概念之演進:兼論我國身心障礙人口定義系統問題與未來修正方向。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,8(2),193-235。
呂朝賢(2004.06)。評蕭新煌主編,《非營利部門:組織與運作》。臺灣社會學刊,(32),237-244。
呂朝賢,鄭清霞(2004.06)。單親家庭與貧窮。臺灣銀行季刊,55(2),120-132。
王國羽,洪惠芬,呂朝賢(2004.06)。加拿大、荷蘭與丹麥身心障礙者所得保障政策之比較:臺灣可以學甚麼?。臺灣社會福利學刊,(5),33-82。
何華欽,王德睦,呂朝賢(2003.12)。貧窮測量對貧窮人口組成之影響:預算標準之訂定與模擬。人口學刊,(27),67-104。
王德睦,呂朝賢,何華欽(2003.12)。臺灣貧窮門檻與測量的建立:FCSU的應用。臺大社會工作學刊,(8),1-46。
呂朝賢,郭俊巖(2003.12)。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係:以嘉義地區為例。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,(11),143-187。
王德睦,何華欽,呂朝賢(2003.04)。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用的差異。調查研究,(13),5-38。
呂朝賢(2002.12)。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。臺大社會工作學刊,(7),203-241。
呂朝賢(2002.09)。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--以九二一賑災為例。臺灣社會福利學刊,(2),39-77。
呂朝賢(2002.09)。志在為人,志在奉獻--臺灣志願服務的發展與展望。人生,(229),34-39。
呂朝賢,王德睦(2000.03)。1960s以降的美國貧窮理論:回顧與整合。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,12(1),149-195。
王德睦,蔡勇美,王篤強,呂朝賢(1999.10)。薪資所得公平分配判斷原則及其相關因素。臺灣社會學刊,(22),47-82。
呂朝賢,王德睦,王仕圖(1999.10)。年齡、時期、人口年輪與臺灣的貧窮率。人口學刊,(20),125-138。
呂朝賢(1999.06)。社會救助問題:政策目的、貧窮的定義與測量。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,11(2),233-263。
呂朝賢(1996.09)。貧窮女性化與貧窮程度的性別差異。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,8(2),221-256。
鄭清霞,呂朝賢,王篤強(1995.09)。「福利私有化」及其對臺灣福利政策的意涵。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,7(2),147-174。
呂朝賢(1995.06)。近十年來臺灣省各縣市貧窮率變化的影響因素。臺灣銀行季刊,46(2),252-272。
呂朝賢(1995.04)。貧窮的性別與婚姻屬性差異。婦女與兩性學刊,(6),25-54。
研討會論文
34筆資料 more...
盧弘健、呂朝賢(2017.05)。身心障礙者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服務──選擇、定位與變革。論文發表於二0一七年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:「社會福利的在地新方向—人口老化、制度慣性與公民意向的對話」,亞洲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呂朝賢、陳琇惠(2015.05)。育兒家庭的低成本但可接受預算。論文發表於2015年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(從社會福利觀點看全球風險、國家治理與在地照顧),臺灣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、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、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系。
呂朝賢、陳柯玫、陳琇惠(2014.05)。童年剝奪及其成因。論文發表於二0一四年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:「衛生福利部與社會福利新紀元-組織再造、制度改革、福利精進」,國立中正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、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。
呂朝賢(2013.10)。生活於窮困中的兒童:剝奪、影響及因應策略。論文發表於第三届“海峡两岸农村社会保险理论与实践”学术研讨会,南京市:中國社會保險學會農村社會保險委員會
臺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Jennifer H. Chen , Chao-Hsien Leu (2013.10). Exploring the Social-Demographic Factors and Media Effect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Cultural Events. Paper presented at 8th ISTR Asia Pacific Regional Conference, Kim Koo Museum and Library,Seoul: ISTR(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ird-Sector Research).
呂朝賢,陳琇惠,陳柯玫(2013.09)。由公民參與而建立的社會共識:以社會弱勢為例。論文發表於第三部門的社會創新及其挑戰,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:台灣第三部門學會。
呂朝賢(2012.05)。貧窮門檻的論述、旨趣及社會建構。論文發表於嬰兒退潮、經濟波動、財政短絀:民主治理困境下社會福利的新模式,中正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呂朝賢,鄭清霞(2011.05)。國小孩童福祉的衡量與分析:驢子及他的五個朋友。論文發表於建國百年、政府再造、經社整合—台灣社會福利的成就、挑戰與未竟事業,靜宜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呂朝賢(2010.05)。台灣兒童貧窮:輪廓與成因。論文發表於風險社會下台灣福利社會的未來,中正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陳柯玫,王德睦,呂朝賢(2010.05)。生命事件對致貧因素之影響:以生命歷程的觀點分析。論文發表於風險社會下台灣福利社會的未來,中正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林怡婷,王德睦,呂朝賢(2010.05)。育兒家庭的致貧與脫貧原因:以嘉義家扶經扶個案為例。論文發表於風險社會下台灣福利社會的未來,中正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呂朝賢(2010.04)。企業社會責任之特徵與反省:以臺灣為例。論文發表於2011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,中國北京: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,中國社會科學院。
呂朝賢(2010.03)。政府移轉給付之標定績效:以經濟弱勢者為例。論文發表於台灣社會福利發展與政策研究:回顧與前瞻,中正大學: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。
呂朝賢,王德睦,林怡婷,沈明彥(2009.05)。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經濟扶助個案給付動態:以嘉義分事務所為例(1967-2008)。論文發表於健康、照護、工作與退休─新興社會風險與弱勢關懷,東吳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吳明儒,呂朝賢,陳昭榮(2008.05)。社區能力指標與地理資訊系統(GIS)應用之研究:以台南市社區發展協會為例。論文發表於新世紀社會保障制度的建構與創新-跨時的變遷與跨國的比較,中正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呂朝賢(2008.05)。臺灣貧窮趨勢:成長效果與分配效果。論文發表於新世紀社會保障制度的建構與創新-跨時的變遷與跨國的比較,中正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吳明儒,呂朝賢,陳昭榮(2008.03)。社區能力指標及GIS 運用之意義。論文發表於社區工作培力成果發表及經驗交流研討會,國立屏東科技大學:國立屏東科技大學,全國社區工作教育資源暨社區育成中心。
呂朝賢,陳俊全,王德睦(2007.05)。臺灣的貧窮動態:趨勢、型態與成因。論文發表於建立台灣永續發展的家庭、人口、健康、社區與勞動保障體系:公民權利契約觀點,台北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邱靖娟,呂朝賢(2007.05)。從社會企業觀點探討地方博物館合作關係-以「台北縣鶯歌陶瓷博物館」為例。論文發表於建立台灣永續發展的家庭、人口、健康、社區與勞動保障體系:公民權利契約觀點,台北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黃俊凱,呂朝賢(2007.03)。台北縣中輟高危險群學生處遇方案之研究。論文發表於跨界與整合──協同合作趨勢下的社會工作專業,臺灣師範大學: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。
W.H. Cheng,C.H. Cheng, C.H. Leu (2007.02). Economic Analysis of Social Assistance in Taiwan.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cial Policy in Asia, Hitotsubashi University: Hitotsubashi University.
呂朝賢(2006.04)。社會企業與創業精神──意義與評論。論文發表於2006年社會工作展望與挑戰,雲林縣議會: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。
呂朝賢(2005.11)。社會企業與創業精神:意義與評論。論文發表於21世紀社會福利省思與展望,靜宜大學: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。
呂朝賢(2005.05)。災難中的志願服務行為。論文發表於社會暨健康政策變動與創新趨勢:邁向多元、整合的社會福利體制,高雄醫學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林志鴻,呂朝賢,陳俊全,樂麗嘉(2004.06)。全民健保體制下弱勢族群照護措施之檢討與財源籌措。論文發表於全民健保與財務學術研討會,慈濟大學:中華財政學會,慈濟大學,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。
王德睦,何華欽,呂朝賢(2004.05)。台灣的貧窮趨勢: SST 指標的應用。論文發表於快樂兒童、活力老人、健康社區-建構台灣社會福利的新願景,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王德睦,呂朝賢,何華欽(2003.09)。家庭規模、貧窮門檻與貧窮人口組成。論文發表於性別、兒童與社會福利-成長停滯年代下的思考,國立中正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呂朝賢,潘福財(2003.09)。地區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政府關係的變遷:以嘉義縣聖心教養院為例。論文發表於性別、兒童與社會福利─成長停滯年代下的思考,國立中正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王德睦,何華欽,呂朝賢(2003.09)。兒童與成人基本生活費用的差異。論文發表於性別、兒童與社會福利-成長停滯年代下的思考,國立中正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呂朝賢,李德川(2003.05)。服務型警政與非營利組織之資源連結:以基層員警推動家戶聯絡為例。論文發表於第四屆非營利組織管理研討會,南華大學: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。
何華欽,呂朝賢,王德睦(2002.04)。實驗性貧窮門檻對貧窮人口組成的影響:預算標準法之訂定與模擬。論文發表於民主政治與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,國立中正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呂朝賢,潘福財,何錦玉,余宜芬(2002.04)。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係:以嘉義地區為例。論文發表於民主政治與社會福利學術研討會,國立中正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呂朝賢(2001.04)。家庭型態與貧窮。論文發表於全球化與社會福利,靜宜大學:台灣社會福利學會。
呂朝賢(2001.03)。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關係:以九二一地震為例。論文發表於第二屆非營利組織管理研討會,南華大學: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。
專書部份章節
6筆資料 more...
(2011.08)。企業社會責任之特徵與反省: 以臺灣為例。載於張正中(主編),社會福利模式-從傳承到創新(513-531頁)。:財團法人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。
(2009.06)。福利服務。載於張世雄(主編),社會福利概論(67-87頁)。:國立空中大學。
(2009.03)。非營利組織與志願服務。載於蕭新煌,官有垣,陸宛蘋(主編),非營利部門:組織與運作(151-175頁)。:巨流。
(1997.03)。人口老化與貧窮。載於孫得雄,齊力,李美玲(主編),人口老化 與 老年照護(69-87頁)。:巨流。
(1997.03)。呂朝賢與鄭清霞
由政府殘障福利擴張探討無自顧能力殘障者之安置問題。載於孫得雄,齊力,李美玲(主編),人口老化與老年照護(397-425頁)。:巨流。
(1996.02)。在家成年智障國民老化與養護:以智障人口本質與臺灣本土資料檢證。載於楊文山,李美玲(主編),人口變遷、國民健康與社會安全(193-218頁)。: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。